藏書票是一種標誌書本擁有者的物件,其使用目前最早可追溯至15世紀的德國。藏書票多以具複製性的版印技法製作,由於其用於貼附書籍扉頁,尺寸小巧,因此也可將之視為一種微型版畫。日本是最早接觸藏書票的亞洲國家,於1858年鎖國告終後,大量的西洋文化、印刷技術等資訊湧入,具備西歐風格的圖畫和文字構成的藏書票在明治以後逐漸在日本普及。進入到二十世紀,奧地利藝術家Emil Orlik(1870-1932)在現代詩歌雜誌《明星》中,刊登了藏書票作品,並介紹了藏書票的目的和用法,可說是藏書票在日本推展的起點。而後時常可見日本版畫家投入製作藏書票,並發表於當時正蓬勃發展的「創作版畫誌」上。本文將以探究日本近代版畫史為核心,透過相關文獻的梳理,從日本版印技法的發展,以及明治時期以來的版畫創作思維的轉變,試析以圖為主、且具有實用性的西方藏書票,在二十世紀以降的日本版畫發展中是如何被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