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果有機會旅行,在許多國家、文化、族群的餐桌上,會發現有祝福賓客「好食慾」、「好胃口」、「盡情享受」、「開動愉快」等的頌詞或儀式。不過,更常碰到的情況或許是,ㄧ同用餐的客人,有些人大快朵頤,有些人則面有難色。儘管桌上食物一致,每人上桌的胃口食慾就是不盡相同。我們常對他人的食物經驗,有身同感受的喜悅,或不予置評的反感,其來有自。「食慾」(appetite) 是當代飲食研究最難掌握拿捏的議題之一。提到刺激食慾,一般大眾熟悉的飲食心理學,應該是商家刻意營造食物缺乏的氣氛,提升搶購慾望的「飢餓行銷」(hunger marketing ) 。這種猶如飢餓時候覓食的狀態,常常被評為不理性。但是神經科學、行為科學、實驗心理學等跨領域研究卻認為這不是不理性,而是被誤解的另類理性。飲食需求的背後總隱藏一套有趣的行為、邏輯、想法,遠遠超出我們可以想像的範疇,值得持續不停地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