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華語語系中的「離散/反離散」為立論基礎,分析《我香港,我街道 2》的香港書寫。除了香港本地作家外,《我香港,我街道 2》還收錄「全球華文作家」如澳門、台灣作者的文章來「齊寫香港」。華語語系奠基於全球化下的跨國性,提供本文具跨國視野的參照框架,探討《我香港,我街道 2》中「華人作家」如何以不同國籍身份、不同居所位置、不同觀看視野書寫,呈現多維的香港,因不同身分認同,及在其作品中呈現了「離散/反離散」的集體意識,進而成為情感上的共同體。
據此,本文將首先爬梳史書美、王德威的華語語系論述,分析二人對「源/流」理解上的分歧,後強調「政治」為華語語系台灣研究、華語語系香港研究的關鍵變因,進而關注華語語系中,「本土意識」與「中國霸權」之間緊繃張力。《我香港,我街道 2》中香港作者的作品,以「街道」做為書寫核心,向外開展,從庶民視角檢視香港的日常生活,是為一種香港本土書寫,展現於香港落地生根的意志與實踐。同時,在台生活的港人懷抱著對故鄉的遙想,寫出各種「離散」在外對香港情感,形成離港香港人的「離散共同體」。另外,《我香港,我街道 2》邀集華人作者共寫香港街道,並以台灣做為《我香港,我街道》系列的出版之地,也展現華語語系「跨國視野」下的其他政治外的結構性連結。除此之外,香港、台灣作者在《我香港,我街道 2》中表現出抵抗中國帝國主義的本土化的追求,其中,台灣作者的文章更展現聲援香港的姿態,形成具「反離散意識」的台港共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