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好陶、慕陶、學陶,對〈和陶〉之作頗為得意,認為「不甚愧於淵明」,領悟陶詩精神,知陶詩妙處在其「情真、景真、事真、意真」,乃「人」、「文」合一之審美理想。蘇軾才、學、情得兼,「和作」的創生過程,性格、氣質、心理、人生觀、美學追求,以及所處時代、社會環境等因素,構成他詩作風格新穎獨到,超脫世俗的生活態度與精神境界外顯在詩作上,體物傳神,意境深邃,蘊含雋永之「至味」,其〈和陶詩〉自出新意、獨樹一幟,藝術個性鮮明,在詩歌創作藝術中,絕妙的理趣與至味,盡顯陶淵明「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之精髓,以我自有之意,與陶淵明作精神上異代同調之唱和,旨趣相合,興味相投。蘇軾在運用「詩思」和陶的創作過程中所呈現的「自露本色」有六:在構思方面為「有我之境,以我觀物」、「觀萬物之變,盡其自然之理」、「比類聯想,闡發妙理」;在表達方面,則是「筆力曲折,無不盡意」、「寫景體物,略形取神」,以及「議論英爽,帶情韻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