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自小得宗小程的父親和三君子所傳,學有所出,且注重學問,吸收前賢智慧,在師法上已得大成。然師法與成法並不能代替理學家自身對道的體悟。朱熹過度的知識建構傾向必對其道學的體證構成障礙,以致其領悟之理「只存有而不活動」。另一方面,師法的缺乏又會導致工夫的不篤實,這就是朱熹對陸象山的「禪學」批評。陽明早年急於求道,然其龍場悟道也必遵循朱熹「循序漸進」之師法和成法。大程言:「吾學雖有所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的。」對道的學習領悟,固然要遵從可靠的師法和成法,但心即理,不從自家心體上體認,則會偏於一個靜的、滯留的固化之理層面。師法與體證是理學的鳥之雙翼,車之兩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