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護理師的角色功能之一為收集病人術後主客觀資料,如監測手術後生命徵象變化、失血量多寡及有無術後合併症等異常情況,都是為提早評估及處置病人因侵入性處置產生的缺血性貧血情形;針對手術後可能執行輸血的情況,原因多為術中失血量加上傷口引流管之血液引流總量大於一般人可容忍程度,而外科醫師的角色功能為了解護理師蒐集的病人相關數據及評估病人後,評估病人血紅素下降情況,以判斷是否執行輸血動作;臨床上醫師大多會開立醫囑請護理師再次抽血檢驗血紅素進行確認,但筆者在多年臨床經驗上發現,外科醫師大多以失血量500c.c為界定標準,不一定會個別性考慮病人之術前血紅素值及體重等資料;因門診入院執行常規手術的病人多屬於相對健康者,即使術後檢驗血紅素值低於10g/dL,若無任何不舒服主訴,基於輸血安全原則,大多鼓勵病人多攝取高營養飲食,讓身體自行恢復,而非積極進行輸血處置,導致最後輸血執行率約僅2%,無形中增加病人術後再次被扎針抽血的頻率,故筆者發現缺乏相關評估工具協助臨床人員進行專業評估,期望能以非侵入性方式作為輔佐,以提升病人醫療處置之安全與舒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