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司法新聲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論性侵案件「兒童被害人證言可信性」之檢驗
作者 張瑋心
中文摘要
有關兒童證言可信度的研究,我國主要轉引自心理學家者Jean Piaget, Henry Gleitman, Diane Papalia, Sally Olds, Robert Feldman等兒童心理學、或兒童認知發展之論著,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研究並未聚焦兒童被害人之證言語料,而係為印證兒童易受誘導之目的去設計實驗,導致研究基礎已存偏見,況且未將兒童被害人兼證人與兒童作為一般證人加以區分,逕行結論兒童證言可信度較成人為低,不無疑問。事實上,兒童證人與其是否同為被害人,兩者證言之可信性風險係屬有別,不應一概而論,而此項錯誤,不免有誤導我國法院審理涉兒童被害人的性侵案件,側重兒童證言有易受誘導而較不可信之立場,引致兒童證述非核心細節出現前後不一時,如時間,幾乎為被告有利之判決。又,為擔保兒童證言之可信,我國上訴審法院通常以女童處女膜的完整與否,作為認定女童有無遭受性侵的依據,然此項醫學鑑定已經證實存有侷限性。對照下,美國法院於審理相同案件,係假設兒童證言真實為前提,再試圖推翻其不可信性之模式,則恰與我國法院之操作相反。兩者最大差異,前者被告有罪判決率高,後者無罪判決高。本文爰從司法語言的角度,提出一個支持美國實務思維的觀點,冀供我國法院於審理性侵案件用以檢驗兒童證言可信性之參考。
起訖頁 71-88
刊名 司法新聲  
期數 201204 (102期)
出版單位 法務部司法官學院
該期刊-上一篇 補償天秤兩端的冤獄賠償與被害保護——以釋字第670號解釋及最高行政法院99年判字第684號判決為中心
該期刊-下一篇 司法倫理三版序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