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問「臺灣如何思考東亞」這樣一個課題,目的在於提醒臺灣知識界,「臺灣」要自覺是「東亞」的一份子,唯有自覺是「東亞」的一份子,也才有可能成為「世界」的一份子,也就是臺灣應正視與中國以及東亞國家的互動交流關係。首先在前言中即說明臺灣對「東亞」的思想或概念研究的貧乏狀況,第二節則解析臺灣面對東亞巨大的「他者」-中國-存在著「中國意識」與「中國威脅論」的緊張關係,透過日本學者溝口雄三所提的「環中國論」觀點,建議臺灣應該積極正視「中國」,可以基於文化與經濟關係的「環中國圈」取代「中國威脅論」,以因應未來「東亞經濟共同體」來臨的時代。接著在第三節中分析日本殖民時期臺灣若干知識份子零星的「東亞論」指出「東亞論」在此一時期,存在著像陳逢源借亞細亞民族復興運動來從事階級對抗殖民地統治的東亞論;此外尚有另一種附和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被動東亞論。第三節則指出臺灣從光復後,因冷戰的因素及迄今無法拋棄的壓迫意識,都是讓臺灣遮住了對東亞周邊國家文化歷史認知的主因。本文在第四節中也提出了如何從臺灣的角度來思考東亞,認為臺灣要回到東亞軌道的前提,在內部上必須要走出長期以來的「被壓迫意識」,改變「受害者意識」才能意識到「東亞」;其次,本文借用薩伊德(Edward W. Said》對「政治知識」的負面概念,為臺灣陷溺於「政治知識」而無法自拔的困境中,提出要擺脫「政治性知識」來發展更多元文化交流的「中國」或「東亞」論;此外,並倡議臺灣應多利用「臺灣品牌」進入「中國」並回到「東亞」,建立對中國具有影響力的臺灣,從而才能在未來的東亞共同體中佔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