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女同志社群的消費空間在酷兒論述及其實踐在地化的過程中,除呈現出女同志文化相對異性戀正典空間的拮抗之外,更呈現臺灣女同志對於自我身份認同的歸類,如何隨著時空的推演而有所轉變。在現存的女同志消費空間中,「踢吧」(tomboy bar)與「拉吧」(lesbian bar)兩個詞彙,看似皆指向女同志夜生活的消費文化,卻呈現社群內部兩面一體的認同政治。「踢吧」(tomboy bar)以從2002年開業,斷斷續續營業至今的TABOO為例,標誌「踢/婆」身份在女同志消費空間中扮演的關鍵要素,且承襲世紀之交對於「踢吧」的概念指涉,連結了五六O年代美軍文化帶入臺灣的「踢吧」歷史記憶;後者以2018年開業的Wonder Bar Taipei為例,隨著性別平權倡議與論述在臺灣拓展,標誌「不分」認同在女同志社群內部逐漸鞏固的過程,並伴隨著生活品味、個人風格等標籤再生產,展演出與階級更緊密叩合的女同志文化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