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娘」源於日本20世紀晚期的次文化,指女裝示人的男性。臺灣扮裝者約於2010年逐漸用以自稱,城市區域也陸續出現偽娘主題工作室與社群空間。偽娘雖然具有性別越界(gender transgression)的意涵,但卻是在同志運動身份政治脈絡之外的範疇,與從西方引介的「跨性別」不完全相同。有別於全然地轉換社會及法制層面的性別身份,偽娘嘗試一邊維持既有的異性戀男性認同,一邊伺機找尋跨入另一個時空的可能性。本文首先從全球化與當代臺灣的位置描述偽娘在臺灣的內外部條件,接著以加布雷斯(Patrick W. Galbraith)的日本御宅族民族誌為例說明將異性戀男性置於酷兒框架的可能,以及ACG次文化與多元性別議題的關聯。再來是基於新聞報導、紀錄片以及筆者參與觀察與訪談等田野工作所蒐集的材料,勾勒偽娘事業與社群在臺灣的相關發展,以霍伯斯坦(J. Halberstam)提出的「酷兒時間性」概念分析偽娘扮裝實踐的部分時間特性。藉由平行時空、青春等關鍵比喻討論女裝如何指向跨入另類世界的想像,逃脫形塑既有性別本體的社會,重新詮釋現實。最後反思偽娘的經驗如何可能為臺灣酷兒研究展開新的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