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載的成學過程中,曾有較長時間的「訪諸釋、老之書」的經歷。而在思想成熟之後,張載不僅「返諸六經」,從而在價值層面歸於儒家,同時又與釋、老「較是非曲直」,從而使得儒道之辨成為張載哲學的重要內容。張載的儒道之辨涉及存在論與價值論兩個核心層面。就存在論而言,張載的批判對象主要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所主張的「以無為本」,張載通過指出非存在向存在的轉化的不可能性在理論層面的不可能想,對「以無為本」的真理性提出質疑,從而重新奠定了氣在存在論上的本源性地位;就價值論而言,張載批判的矛頭則指向道教。張載指出,由於氣的聚與散都具有客觀必然性,因此,作為氣化所生的結果,人的生與死也同樣具有必然性,從而作為道教終極價值追求的「久生不死」在理論層面上並不具有真理性。張載進一步基於氣化生生的宇宙觀,提出了「存順沒寧」這一人生價值的安頓方式,為儒家式的積極有為的價值觀念提供了更為深厚的理論基礎,從而完成了他在價值論層面的儒道之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