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20年前的亞洲藝術市場,日本正逐漸走向衰退,由於台灣的收藏家實力在亞洲一直居於領導地位,因此成為亞洲新焦點。1992年及1993年蘇富比及佳士得兩家國際拍賣公司先後都選擇台灣成立亞洲第一家分公司。2001年中港台三地的交易量97%在台灣,後因整體的藝術品真偽鑑定、稅制拍賣法律機制未跟上腳步,兩家公司分別在2000年及2001年退出台灣市場,選擇前往香港。台灣收藏家拍賣品及資金也陸續轉移至採用分離課稅的香港甚至中國,導致台灣藝術拍賣產值急遽萎縮,到了2018年台灣藝術品交易金額只占中港台的2%,一年的所得稅收不到2,000萬元。國巨基金會黃嘉若執行長表示,現在臺灣收藏家仍占香港藝術交易金額的30%到40%。根據統計,台灣2016年度個人居住者拍賣收入之平均租稅負擔率為0.57%,換算台灣藝術拍賣市場一年產值不過30多億元。國巨基金會董事長陳泰銘表示:當初國際拍賣公司進入或撤離臺灣市場的時空背景,主要是因為稅的問題,因而造成臺灣最早蓬勃發展的藝術市場萎縮到目前情況,當初拍賣公司因為無法配合稅務機關的要求提供賣方資訊,所以將拍賣業務全部移至香港,這些國際拍賣公司到香港發展後,啟動了很多租稅優惠,香港的藝術品交易已是全世界藝術交易市場的三大市場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