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代到1930年代,臺灣東部的開發如火如荼進行;臺灣總督府展開土地調查,進行官營、私營移民、推廣蔗作、從事理蕃事業等國家重要政策,目的在貫徹其施政方針與目標。然而國家政策的執行和一連串施為,使生態環境產生明顯的變化,這種國家政策影響生態環境的情況,在臺灣總督府蓄意開發的東部特別明顯。本文以臺灣東部的日本移民村為切入點,將移民與山豬的衝突做為分析主軸,探討國家政策的施行如何改變人群與空間,如何影響到動物的生態。殖民政府以其國家權力,解構了臺灣東部的人群關係、重構作物栽培的方向;當殖民政府貫徹其意志時,人與獸的生態平衡也起了變化。沒有獵人的原野成為蔗田時,反而成為山豬的覓食地;失去獵槍的獵人威脅不再,外來的日本移民與本土的山豬展開長期的攻防戰。本文論述1910-1930年代國家政策對臺灣東部生態的影響,回顧一段日本移民與山豬衝突的歷史過程,然而本文更深的關懷是人與生物的相互關係和環境的永續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