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一直是台灣學術研究新移民女性現象時被忽略的一環,本文在國族認同的議題下,探討東南亞新移民女性跨海結婚來台以後的形構樣貌。相關文獻已指出環境裡的權力運作與個體認同之間的息息相關,特別是女性常在國族建構裡被賦予邊界標誌,女性移民更易承接來自接待社會對原生國家強加的標誌烙印。台灣社會對於新移民女性「排她」地刻畫國族界線,生活於此脈絡中,這群女性將形構出怎樣的國族認同?透過深入訪談18 位新移民女性,本文發現她們來台以後都多少經驗著「排她」,不過「與原生家庭的情感連結」、「既嫁從夫」、「成為母親」以及「移動前後情境交錯」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她們的國族認同因此是在台灣與母國的跨國座標裡定義參照,多數形構出「我是台灣人,我也是越南/印尼/柬埔寨人」的認同,甚至有「我要做台灣人,我不要當柬埔寨人」的歸類。但是「排她」經驗難以抹滅,「我是印尼人,不是台灣人」的類型因而產生,「認同台灣」與「認同母國」也在「排她」的脈絡下被視為是種政治性的協商策略。本文研究成果不僅助於了解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在「認同/不認同」「台灣/母國」裡既曖昧又協商的國族認同面貌,亦指出歸化國籍與產生國族認同之間非等號的關係,更期能對台灣的同化論述與國族優越宣稱提出反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