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真正揭露質子內部神秘面紗的實驗,是在六零年代末在史丹佛大學的直線加速器(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簡稱SLAC)進行的質子-電子的深度非彈性碰撞(Deep Inelastic Scattering,簡稱DIS)。所謂的深度,是指Q2值很高,而非彈性則是指碰撞前後的動能不守恆,實際上,由於巨大的動量從電子傳到質子,在碰撞後質子幾乎都被撞碎了。很難想像這樣的實驗居然會提供任何有用的資訊,但是非常幸運的是SLAC的理論物理學家James D Bjorken觀察到一件重要的事實:原本電子-質子DIS的散射截面決定於兩個結構函數(structure functions),這兩個結構函數原本應該是這兩個變數:ν,電子碰撞前後的能量差(在靶為靜止的實驗座標系測量)與Q2的函數,但是在Q2很高的情況下,結構函數卻似乎逐漸與Q2無關!James D Bjorken Q2提出一個假設,假設Q2與ν都趨向無窮大,但是兩者比值固定,換言之,如果採用新的變數x = Q2 / 2Mν,0≦x≦1,M是質子的質量。那麼兩個結構函數F1與F2都只是x的函數。這個極限被稱為Bjorken極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