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克己復禮受到古今中外學者熱烈討論。歷史上有因訓詁義理方法與目的之不同而引起爭論,於當代不僅引發政治爭端,九十年代又因史學與哲學進路上的差異引起學界的學術爭戰。九十年代的爭論還有一要點在於,克己一般被理解為「克制自己」,屬於消極作為,但是,指向仁的克己是否能理解為修身之積極行動呢?或者,二者兼之?在與顏淵的問答,孔子以克己復禮作為實踐仁道的總則。其中顯示出他對仁的看法,以及他對顏淵的期許。孔子將仁視為人最高的德性,而「克己復禮為仁」而且「為仁由己」。本文一方面透過《論語》與「克己復禮」相關篇章的互文性,另一方面借助海德格現象學式的詮釋方法及哲學觀點,還原其語境,嘗試對克己與復禮進行詮釋,並思考「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提問,以理解克己復禮與人之本質的關聯,並希望為「克己復禮為仁」提供新的理解之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