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文治國方略的確定與經筵制度的定型,促進了一種不同於傳統重權術與治術的儒家新帝學的興起。士大夫與帝王在以經筵為平臺、以經典為媒介的互動交流中,逐漸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正學,以《大學》為框架,以君德成就為根本,以堯舜聖王為榜樣,指導帝王為學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學問與理論體系,以此確保儒家王道理想的實現與社會政治秩序的重建。它是從士大夫立場出發而建構的理想的帝王之學,體現了宋儒對漢唐儒法雜糅治國理念與王安石變法的反思,以及對時代與社會問題的回應。宋代帝學理論的不斷豐富與發展,實質就是帝王理想「角色」不斷被士大夫「期待」與「塑造」,以道統規範治統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