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澎湖馬公約50座成立百年以上的寺廟中,年代為日治時代以前香爐,材質有金屬(銅、錫)、石(石雕與人造石)、瓷(景德鎮窯、德化窯、龍泉窯、漳州東溪窯等)、陶(廣東石灣、苗栗窯、南投陶)與木。其中以金屬香爐為最稀少,種類上有宣德爐與錫熏爐兩大類。透過年款以及和其它臺澎傳世金屬香爐比較,可釐清馬公金屬香爐的年代範圍:宣德爐則從清代中期到戰後;錫爐則屬日治時代。同時,本研究透過金屬成份檢測,指出馬公錫爐成分和臺灣一致,約是錫三鉛七。宣爐成分卻明顯不同,一類是鋅三、銅七,接近一般常見宣爐成份比;另一類則有鋅一、銅九,更有錫、銅合金的青銅宣德爐,與一般理解宣德爐屬於黃銅器不同。由於澎湖不產金屬,因此原料勢必從外地輸入,錫爐中有落款錫鋪幾乎都是府城錫作坊,成份也接近臺灣。宣德爐產地則以大陸東南沿海為主:早期從大陸進口,其中也有澎湖當地大木匠師藍木製作,開創製作澎湖金屬供器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