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問自己作為一個老師到底該給孩子的是什麼,我想跟孩子建立的關係是如何,從我自己的性別學習中,我找到自己的教育信仰,就是要能看見每個不同的孩子,尊重她/他們,也希望她/他們學會尊重差異,而各種面向的性別教育素材,豐富了我們的課堂討論,也創造了友善互助的班級氛圍。我是個懶惰的老師,不會特別設計性別課程進行教學,但隨機教學是我把握的重點,尤其是三年前我第一次擔任高年級的導師,與這些孩子相處,讓我更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性別教育的可能性。記得一次社會課本中提到臺灣的廟宇及宗教信仰,說著、說著,我問大家知道一些民間習俗與禁忌嗎?像女生來月經時不能進廟拜拜的習俗?有人說聽阿嬤提過,我問為什麼?真的女生月經來時就是不潔嗎?其實,當下我心中沒有較好的解釋,正想對大家說,這就是舊有習俗的思考,不一定符合現代需要、不一定要遵守的時候,一位男生大聲說:「還不是都是血!」對啊,活著的人都有啊!人要靠血液運行才能活,血在體內、體外就不一樣嗎?真好,孩子當下的解釋,就把這個習俗的荒謬做了最好的突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