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又快到了,在寫這一篇專題引言的同時,媒體一直強力放送著七夕情人節的消費與活動新聞。在臺灣生活的我們,對於這樣子的「過節氣氛」並不陌生,畢竟媒體和百貨公司一年過著三次情人節(西洋情人節、白色情人節與七夕情人節),一般大眾就算不(想)過情人節,也多少知道這個節日到來的訊息,何況也有不少人是用心且應景地安排節目、享受著過節的甜蜜。談到情人節,很多「(準)情人」期盼著在這一天要特別感受得到的「浪漫」、「甜蜜」與「幸福」,透過活動、消費或是各種管道,戀人之間的情意要化為有形,同時也成就了節慶的奇觀。但在日常生活,不過情人節的每日每夜,愛情仍然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經營感情仍然是一項學無止境的人生功課,只是過去學校教育在這一方面教得太少,我們好像又需要學習很多這一方面的知識、態度與技巧,所以在供需實在不太平衡的情形下,愛情小說、電影、歌曲等,就成為提供資源的溫床,讓我們「各取所需」,但真的可以取得「所需」嗎?這是可以進一步探究思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