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的女同志學生?沒見過!」一般人甚至是特殊教育老師可能都會如此回答。然而在偶然的機會下,我遇見一個國中生聽障小拉子。透過網路她以簡短的字句告訴我,她的生活週遭沒有其他拉子的存在,僅藉由到女同志聊天室試圖尋找、認識朋友,但幾乎沒有人理會她。作為一位特教教師以及性別研究的學習者,我得以辨認出這些主體的特殊位置與處境,並且警覺過去自己未曾意識到身心障礙與同志雙重身分主體存在的事實。特殊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也缺乏身心障礙的性多元/性少數主體的討論。檢視教育部「特殊教育性別平等教育網」提供的教材以及大專院校承辦的相關研習,暫且不論忽略資賦優異教育中的性別議題,其中,除了盧台華等(2007)於2005年研究編製的《智能障礙性別平等課程綱要》中曾經將性傾向列入課程教學指標之外,有關身心障礙的性多元/性少數主體的課程教材多付之闕如。在目前普遍尚未意識到身心障礙的性多元/性少數主體存在的教育現場,前述提到的國中生聽障小拉子,她的生理性別、性傾向與障礙如何相互交織形塑其校園與生活經驗,我們其實所知甚少,更遑論如何進行相關的性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