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十五歲的高中生,就讀女校。在學校的最新訊息上,找到了一條被淹沒的字跡,在朋友的遊說下,匆忙地報名了陽明大學在2008年十月舉辦的全球女性科學家會議。一開始的我,有點抗拒所謂的「女性」這個身份被特別強調。迷迷糊糊下,我不知道這個決定,將改變我的高一,也將促使我寫下這篇文章。整場會議學者們輪流拋出幾個很有趣的想法。例如,承認男女有別,而我們可以做我們擅長的事。例如,男生女生是有不同,但不是在能力上。社會應該提供男女均等的機會,讓大家去發揮,男生作男生擅長的事,女生作女生擅長的事。女性主義這個名詞也被拿出來討論,每一波都有不同的定義,那我們新一代的女生,要把自己定位在哪裡?例如,女性是否需要專門為女性設計科學教育?科學教育,使用著男性慣用的敘述,如果說男生和女生真的不一樣,是不是女生需要另一套的敘述方法?另一套按照女生邏輯的教學法?還有科學教育的過程中,老師無形中傳遞的訊息,有時也可能讓女生認為自己在數理這塊領域天生處於弱勢。而教育,是形塑一個人未來的重要關鍵,怎麼能忽略了這個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