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意有形文化遺產不僅存在於實體物象之中,每一被認可、被傳遞於後代的文化遺產「價值」,會隨時代認同與社會觀念變遷,滾動式地反映著歷時性辯證過程,那麼,我們將不停發問:誰定義著類別?價值為何?誰決定了共同記憶?誰可發聲?誰被聆聽?誰受益?誰遭損?誰能接近?誰設下限制?誰握有權力,可宰制文化資源多寡?誰又決定了何種文化遺產值得保存?以上發問,皆是性別式的發問,皆質問著文化遺產在既成社會權力結構下,如何成為性別偏見之載體,隱隱透映著雄性霸權。每一文化遺產,無疑皆是性別場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主導的世界遺產(World Hertiage),立基於1972年《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遺公約》),成為依循國際制度建構出的跨國、跨文化平台其金字塔頂端的最高等級文化遺產——經由國族競逐,依附當前國際共識下的文化價值和制度,經權力層層篩刷而來——使其成為檢視性別不平等的絕佳有形遺產場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