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年回歸中國之後,對於香港人,台灣成為一塊帶有「小確幸」色彩的夢土。人們曾經懷抱移居自由之地的「美國夢」,也在中國崛起之後做過「中國夢」,台灣這座島嶼,又為何能成為香港人心中的「夢」?台灣何以成為香港的「後花園」?從這個頗具殖民意涵的詞語,我們可以辨認出什麼?「小確幸」這個詞語,又如何從日本流傳至台灣,再旅行至香港,衍伸出全然不同的文化意涵?2014年開始,黃宗儀老師到香港中文大學講學兩年,此時正逢三月太陽花學運結束,初至異地,就嗅到香港本土悄悄萌動的社運動能。在這兩年中,黃宗儀老師觀察到許多香港當地的社會現象,尤其是經歷過三月學運,香港緊接著掀起學潮,「台灣」作為一種國族符號,如何在香港與中國之間產生微妙的張力。在這場演講中,黃宗儀老師以她在歷史現場的親身見聞,以及港台兩地的文化文本,加上身為學者的批判眼光,分析「台灣」如何在香港人心中伴隨著對於中國的情結,成為能夠享有「小確幸」生活的「後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