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筆者造訪桃園市虎頭山,這天風和日麗,冬日暖陽,氣溫25-30 ℃。中午時分,走至山頂稜線,瞥見山徑旁的樹幹上停棲著幾隻棕馬蜂(Polistes gigas),其中一隻體型超大,目測體長有5-6cm,便駐足觀察。樹幹上總共有四個洞穴,大小深淺不一,每個洞口都有雄蜂停棲,似乎守候著自己的領地。高空處不時也有后蜂和雄蜂飛來樹幹上,每隻守候洞口的雄蜂都有和陸續飛來的后蜂發生交配。虎頭山離筆者家騎乘機車約十幾分鐘,因著地利之便,進而展開持續觀察。從第一次發現交配行為到后蜂離開度冬期棲所,期間長達103天。棕馬蜂屬膜翅目(Hymenoptera)胡蜂科(Vespidae)馬蜂屬(Polistes),廣泛分布臺灣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是馬蜂屬體型最大的一種。依據葉文琪先生在臺灣生命大百科(http://taieol.tw/pages/99425)描述,后蜂體長25-27mm,工蜂21-26mm。全身暗紅色,無明顯斑紋。雌蜂觸角黑色,唇基具明顯刻點;頭部額頭區域有明顯突出的隆脊,側面看時,臉頰略寬於複眼,翅膀淡褐色。雄蜂27-45mm,部分雄蜂體型巨大,約與中華大虎頭蜂(Vespa mandarinia)相當,其大顎發達,內緣呈半圓形凹入,臉頰明顯寬於複眼。棕馬蜂的巢常築於樹叢、樹洞、洞穴或人工建築物。通常每年4月可發現后蜂開始築巢產卵建立王朝。2013年8月16日曾觀察到成熟聚落(colony)的蜂群約數十隻,8月底已出現雄蜂的蛹室,其特色是伸長且突出的蛹室。相較之下,后蜂和工蜂的蛹室短小,且二者差異不大。依據2013年的觀察,臺灣棕馬蜂雄蜂最早出現紀錄是8月27日。9月以後,工蜂、后蜂、雄蜂同時聚集巢上,雌雄蜂無論是蛹室或體型差異都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