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社群工具(如臉書Facebook)提供了朋友間即時資訊的分享,部分科學研究者也開始善用做為資料蒐集與交流的平臺,加上近年「公民科學」的興起,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的「慕光之城—蛾類世界」、「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路殺社)」及「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BBS Taiwan」等都是結合公民科學與網路社群的運作方式。2014年5月11日母親節當天,本文第一作者周政翰(時任特生中心計畫助理)於晚間瀏覽臉書時,發現一位熟識友人的名字被標記在一張懷抱2隻仔蝠的白頭蝙蝠照片上,心中一陣疑惑且隨即有各樣推測在腦海中閃過。臺灣地區雖有毛色尖端偏白的霜毛蝠(Vespertilio sinensis)分布,但不曾發現頭頸部具有完整白色毛髮環繞的蝙蝠,當下又想起1932年出版的臺灣第一本哺乳動物圖鑑中,曾有二色葉鼻蝠(Hipposideros bicolor)的紀載,但迄今並無發現該物種或標本的存在,但細看該物種並無鼻部特化的葉鼻蝠科(Hipposideridae)蝙蝠特徵,更引發周政翰對於該蝙蝠是何種物種的好奇心。再加上由照片可發現該蝙蝠為哺育中母蝠,為確認蝙蝠種類及母、仔蝠的健康狀況,幾經波折終於與拾獲者蔡正國聯繫上,並由陳宏彰將該母蝠和仔蝠一起攜回送至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檢視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