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201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秘書處訂立新的生物多樣性十年目標「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s)」,要求各締約國至遲於2020年之前達成。各締約國為了瞭解國家生物多樣性現況與變化,設計許多生物多樣性指標(biodiversity indicators),做為評估保育策略和規劃經營管理計畫的觀察客體。為瞭解大範圍的生物多樣性現況及變化趨勢,必須在大時空尺度下長期監測指標的變化,蒐集大量的資料,並且有效的整合與運用。以物種保育為例,瞭解該物種的分布、相對族群量、棲地偏好等,是規劃保育及經營管理策略的基礎資訊(Gorrod and Keith 2009)。專業調查員所做調查,能在較小的時空尺度之下獲得精確的時空分布資料,但是卻無法快速蒐集大範圍的分布資料,而且須耗費龐大的人力與經費。因此,由政府機關、學術組織、民間社團及業餘愛好者所共同合作的「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計畫便應運而生。由各地民眾參與的公民科學計畫,能在較大的時空尺度之下獲得大量的生物分布資料,彌補傳統由少數人調查的弱點(Dickinson et al. 2012a)。研究人員為志工量身打造適合的長期監測方法,由參與民眾蒐集可供科學分析的數據資料,再由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探討(Cooper et al. 2007;Bonney et al. 2009;Sullivan et al. 2009;Dickinson et al. 2010;2012a;2012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