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歷來學者對楊慎(1488-1559)小說的研究成果,前人研究《麗情集》與《續麗情集》,多直接認定此二書為楊慎所編纂,並依據清代李調元(1734-1803)序文,著重在討論「纂古今麗情事」之「言情」內容,或進行「緣情而靡麗」的創作美學分析,或立基於明代小說新編之風潮,探討當時讀者的閱讀喜好,以及小說作為文化商品,受消費市場影響,在明代的編寫與出版行銷策略。本文則旨在通過敘事學觀點之啟發,重新豁清楊慎編纂筆記小說的創作目的,透過分析其寫作時所選擇的敘事模式,及傳情達意的策略,洞察楊慎為文言小說、歷史舊題賦予時代新意之苦心。職是,本文透過將函海本《麗情集》與《續麗情集》與《升菴集》、《升庵詩話》進行文本內容比對,設法得出今日所得見之楊慎筆記小說的最大面貌,並透過敘事分析,探討其撰寫策略與敘事話語的選擇和實踐,並結合話語系統的價值選擇及創作策略、敘事話語中「理想女性」之建構與隱喻等諸面向,論析此兩部書之敘事機制與審美理想,在經典與個人詩文之外,理解文言小說敷陳與演繹的文人歷史生活與想像,探索文人寄寓於筆端更為豐富、感性的內容,包含生存狀態、缺憾與其間映射著對人生境界的嚮慕,更藉此一窺明代以文言小說編纂蔚為風尚的時代思潮與創作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