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方言歷經悠久的演變,移民遷徙往來,語言互有移借,本地語之上再加累次移入的外來語而形成多層的語言疊積。所謂「文白異讀」,性質上即屬層次異讀。因早期層次多沈澱為口語,晚期層次多與文字結合良好,遂就口語、文讀語體之異而化約二分為「文白」之稱。事實上,方言層次的構成與性質十分複雜,遠非「文白」二字所能概括。方言層次研究目的在釐析層次異讀的語音,溯其來源,以探討方言的形成歷史,屬於歷史語言學的學科範疇。層次研究是漢語方言貢獻於語言學,尤其是歷史語言學,最重要的一筆資產。它是漢語方言學最具理論性開創意義的課題之一,蘊含了許多未曾受到注意的研究課題。這是因為,層次異讀由不同的語言層造成,來源各異,異讀之間不具親子關係,其母語干擾,以及因層次競爭而帶來的語音消變,甚至「混血音讀」等,都不能簡單地用歷史語言學的音變規律來解釋。要釐清層次原本的面貌,判斷層次異讀在歷史上的來源,需要開發新的研究觀念與方法,才能說明層次的現象。傳統歷史語言學以樹狀圖解釋語言歷史的做法,較少關切姊妹方言的互動問題,顯然無法滿足於漢語方言層次研究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