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本論文從認知語言學角度,特別是從因果連鎖(<ACT>+<CAUSE>+<BECOME>)的觀點來考察了日中兩種語言的結果複合動詞(V1+V2)。日語典型的結果複合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的V1(<ACT>)+使役及物動詞V2(<CAUSE>+<BECOME>)的組合(比如「切り倒す」:「切り“砍”」<ACT>+「倒す“倒”」<CAUSE>+<BECOME>)(沈2014等)。而中文的結果複合動詞(VR)則是表示動作行為的V1(<ACT>)+非賓格(狀態變化)動詞(有一部分是形容詞)V2(<BECOME>)的組合(比如:“唱紅”:“唱”<ACT>+“紅”<BECOME>),V2並不具有NP1的動作行為引起NP2的某種變化<CAUSE>的概念(Suzuki2014等)。也就是說,中文的VR及物句,需要通過V1,R的各自的含義、V1和R兩個動詞複合化後產生的意義,以及主語(NP1),賓語(NP2)體現的參與者,或者上下文關係等類似百科辭典的多種知識因素來綜合地解釋。而這些知識因素多來源於中文母語者的文化背景以及社會生活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