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都市高房價的居住環境,無論是總統選舉或是市長選舉,幾乎所有候選人都會提出興建大量社會住宅與推動都市更新的選舉支票,而且也都宣稱將以公有土地為對象,暗示政見具有高度的執行可行性。實際上,國有土地興建社會住宅或參與都市更新並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執行,將遭遇產權處理的困難,有其根本的制度性問題需要探討與釐清,本論文之目的即在以台北市五分埔安置住宅為例,從政府部門管理公有土地之觀點,分析國有土地參與都市更新所遭遇的產權處理困境,進一步提供解決途徑之建議,供相關單位參考並研究。國有土地屬於國家所有,但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擁有主權,地方政府也覬覦它,希望能免費使用來協助地方的建設,讓地方自己的土地與經費可以用來做討好民眾的事。環保團體認為應該要保留作為環保基地、樹保基地,為環保訴求提供空間。文化團體希望老舊的房屋與基地能夠保留,政府還應該加以編預算整修開放,以保留共同的記憶。鄰近民眾希望它能空出來興闢公園,以提升居住的環境品質並提高自己房地產價格。建築商希望運用它以創造指標性的建案,永留當代建築史。政府財政不足時,也有民意代表批評政府「捧著金飯碗要飯」,認為只要出售國有土地即可彌補上兆的財政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