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動產市場受制於民眾對不動產特殊情感使然,所謂「有土斯有財」,咸認為擁有不動產可以安身立命傳諸於後代,長久以來有錢財經常以購置不動產作為職志,投資不動產蔚為風潮。綜觀台灣房地產市場綜合指標基準循環判讀,自1971年以來,國內房地產景氣經歷多次完整的循環過程;自1974年與1980年的景氣高峰,主要是因為國際石油危機引發通貨膨脹所致,屬於對總體經濟環境的反應,因此循環過程尚稱穩定;然而1988年的景氣高峰,則是因為國內貨幣供給過剩、利率偏低、其他投資管道有限、國際趨勢等因素所共同構成的泡沫現象,因此景氣波動的擺盪程度便相對較高,整體房地產市場也因而出現劇烈性的結構性變遷,且未來的發展仍舊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不動產因此持續處於低潮。直至2003年下半年開始轉趨熱絡以來,在建造執照申請量逐漸增加的前提下,整體市場又已開始呈現超額供給情況,除台北市外,其他各縣市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均已呈現愈來愈明顯趨勢;2005年又修正土地稅法將增值稅率調降,金融機構又採取寬鬆政策,配合消費者貸款需求,降低利息放寬貸款戶資格,以促進房地產市場熱絡。於是,房地產市場又開始熱絡不已,近年來以台北市為首都會區不動產不斷攀升,由於預售屋銷售快速,增幅極為可觀,從而亦導致中古屋價格急速竄高,於是2011年實施「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一般稱為奢侈稅),在於平抑不動產價格。近來,政府在民意浪潮下不斷推出以稅制作為穩定房地產市場重要措施,2014年4月立法初審提高非自用房屋稅率,而2016年確定開始實行「房地合一課稅」等稅制,可鑑於制度對於房地產市場影響之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