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為方法,紀錄2003年《同畫故事──11位男女同志的藝術治療創作展》、2005年《蘆荻嘻哈大陸行──安吉、黃山、杭州之旅特展》與2008年《凝視驛鄉──Voyage 15840移工攝影巡迴展》的策展歷程,並經系統性思考與公開書寫後所漸次形成可以對話的實作論述(practical discourse),並參考Teather(1991)主張「博物館學研究」(museum studies)作為「反映中的反身性實踐」(reflecting on reflective practice),最終形成「以策展作為媒介的公共領域」芻議。該芻議有二,第一,「策展主體」的雙重性格。當上揭自述與創作成為「策展主體」,實化為一個個「被凝視的主角」,既是「翻轉社會結構的策展主體」,也為「內蘊『公』『私』共存的親密感」之雙重性格;第二,「策展實踐社會共振」的行動認識,有四個層次。其一,心存「這是『誰』的策展」之行動意識;其二,促發「翻轉社會結構的策展主體」之策展行動;其三,活化「內蘊『公』『私』親密感」觀眾經驗;其四,建構「進退並存」越界策展之行動思維。依此行動認識,當策展主體與觀眾相遇,此凝視經驗連接了過去、現在與未來,揭露了本文「透過策展,形成文化公共領域」之核心價值。於此理解下,此三個策展不只是展覽,而是內蘊公共領域的社群策展(community cur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