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的發展,現正經歷工具性、商品化理念嚴峻考驗的寒冬時期1,是現今大學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所處艱困環境的事實。在近代史上,科學的卓越貢獻是不爭的事實,促使物質文明現代化之外,也有助於平等社會的出現,許多出身寒微者,以其科學知識成就或Z 技術發明而向上流動,成為社會菁英,可惜的是這些具科學知識的專才菁英,卻誤以為將教育朝以技術專業導向,即可成就社會的「效益」,因此讓「教育」成為一種社會發展的功利商品與工具,教育成果的衡量是成本與效率,對於無法具體衡量的人心改善,少被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