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透過朝聖行的概念,比較閱讀《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入法界品》、《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以及以長篇雜劇為形式的《楊東來先生批評西遊記》。筆者首先析論《入法界品》作為佛經中求法行理想原型的特質;繼之比較、討論《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與《楊東來先生批評西遊記》所呈現玄奘取經行的理想性,與佛經中的原型之間的異同與轉變。本文關注的中心問題為:玄奘取經作為中國文學中一個重要主題,《詩話》和《雜劇》如何以各自的方式想像此一旅程?朝聖行終點的出塵氛圍以及此行的神聖意義,如何透過語言文字呈現?尤其從表演藝術的角度來看,玄奘取經行的終點既為西天佛國,其中佛境的完美,取經人內在的淨化提升,取經行完成時刻的圓滿秩序,在舞台上如何搬演表現?藉由回答這些問題,本文企圖開展閱讀《詩話》和《雜劇》的可能角度,立論:除了可供從「發展史」的角度解釋小說《西遊記》最後的成功,這兩部文本還可以被放在中國宗教旅行想像書寫的脈絡中,讓我們藉此檢視,歷史上玄奘取經一事,進入文學虛構之域,在不同歷史時空中分殊的呈現以及關懷重點的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