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為女真族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於西元1115年東北立國所建立的朝代,其於西元1125年滅遼、西元1127年滅北宋,定中都(今北京)為國都。雖為外族,卻極為重視文化,在立朝約百年的時間內,提倡儒家,也支持佛教的傳播及發展。其中,李純甫是金代後期文壇主要的代表人物,其早先雖以儒者自居,然而,在拜訪當時最受尊崇且儒釋兼備的曹洞宗萬松行秀禪師之後,即時常至其門下參禪,受佛氏影響漸深,也開始潛心鑽研佛經。在當時,流傳著一部《諸儒鳴道集》,其中收錄了宋代周敦頤、張載、程頤等主要理學家十餘人的諸多作品,故而含有不少毀佛謗道的論述。於是李純甫憤起作了《鳴道集說》,針對《諸儒鳴道集》中具有代表性的排佛言論,予以評論、辯護。《中州集》卷四說其:「三十歲後,徧觀佛書,能悉其精微,既而取道學書讀之,著一書合三家為一,就伊川、橫渠、晦庵諸人所得者而商略之。毫髮不相貸,且恨不同時,與相詰難也。」所說即指《鳴道集說》。耶律楚材亦有為《鳴道集說》作序,其云:「江左道學倡於二程,和之者十有餘家,涉獵釋老,膚淺一二,著《鳴道集》。食我園椹,不見好音,…誣謗聖人,聾瞽學者。…屏山哀矜,作《鳴道集說》,廓萬世之見聞,正天下之性命。」亦可說明宋儒對佛教有強烈的門戶之見。李純甫自序曰:「見諸先生之論議,心知古聖人之不死,大道之將合也。恐將合而又離,箋其未合於古聖人者,曰『鳴道集說』云。」可知李純甫著書是為糾正當時儒者的排佛論述。金代文學在元、明時期不受重視,直至滿清立國以後,才對其有較深之肯定,卻未能延續至今,致使金代文學的研究長期受到冷落,僅有元好問、王寂、王若虛等幾位作家,才有相關研究論著。本文欲透過李純甫僅存的學術專著——《鳴道集說》為依據,以佛學的主要思想、批評駁斥道學排佛之論及三教合一三方面,試探其佛教思想,也希望能對金代文學的研究有所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