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雖無文字整理的記錄,然因甲骨材料取得不易,所載資料又多為祭祀、戰爭等官方重要事項,因此推測,當時文字使用應有一定程度之規範。本文以甲骨文中「雨」、「風」、「羌」字為例,統計每期不同字形所佔的百分比,並分析其各期的變化。大抵而言,《甲骨文合集》中「雨」、「風」、「羌」在第一期中使用異體字的比例較少、第三期比例較多。若將使用異體字情況最少的武丁時期,連結到該期的鑽鑿,會發現該期的鑽鑿形態是最精緻的。而《史記》中武丁時期的記載,則可呼應異體字使用情況的多寡與政治力的強弱及社會背景有很大的關係。本文旨在將唐代以後所發展出的字樣學學理運用至甲骨學上之斷代,除可驗證前人學說、觀察文字演變外,亦可為斷代以及商史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