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禍福問題,是生命中的一大困擾;「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說法,固然可以撫慰廣大民心,但明顯的事實是善因未必善果,有德未必有福。然而「德行問題會關涉到福報問題,依社會正義而言,有德者該當有福,然有德者不一定有福,死生窮達是命『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孟子.盡心上》,不可強求,由是,產生好人沒好報的遺憾!不僅遺憾,且會動搖了該當作好人的價值自覺。」「善惡報應」之信念無法說服哲人敏銳的觀察,但好人有好報卻是普遍的期望,哲人總必須對福德問題提出相應之解答,於是在思想史中,各家對這個議題,各自提出相當充分的詮釋。而同屬道家,老子與莊子對福德關係的論點,也有所異同,故本文嘗試析論老莊的福德觀,冀望能辨析同為道家,對儒墨福德觀有何批判,其應世態度與工夫進程,有何同異與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