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詞學復興,無論從創作量或理論發展都甚為可觀。清初以陽羨、浙西兩家最為大宗,於詞史上極具意義,有其價值地位。就陽羨詞派而言,歷來學者將之與蘇辛詞風作擬,然卻多偏重於稼軒一方。而蘇辛兩家雖是並稱,但內涵上仍有區別。本文關注陽羨詞派與蘇軾之關係,各從歷史淵源、詞學意旨與詞作題材三方面進行觀察,並釐清對陽羨詞派為「粗曠叫囂」,或認為「東坡詞的內涵與精神,清人發揮的太少」等等誤會。從歷史淵源而言,蘇軾曾願歸隱陽羨一事,成為陽羨佳話,陽羨詞人仰慕敬重蘇軾的為人志趣,以蘇軾為此地文人的精神象徵。以詞學意旨而言,蘇軾「以詩為詞」與陽羨詞派「存經存史」兩者皆對詞體重新審視。「以詩為詞」擴大了詞境,且以詞抒發心志,符合〈毛詩序〉之言志傳統,而「存經存史」將詞體上溯風騷。此種尊體觀念將詞重新賦予意義,脫離往來視詞小道末技的輕視。此外陽羨詞派對於各式風格的兼容並蓄,其以本色為重,正同於蘇軾不主一格的為詞態度,重新肯定歷來被視為「變格」的豪放詞風。以詞作共性而言,蘇軾詞與陽羨詞作皆有家國民族意識,且能下及關心社會民生,詞作中亦重視女性,抒發及手足、故鄉之情。儘管時代背景各異,但蘇軾與陽羨詞人皆將詞作題材發揮至各層面,超越詞只為娛賓遣興、歌頌太平的片面功用。陽羨詞派發揮了東坡詞作的部份精神,而又不流於模擬承襲,其重新審視作品的內在意涵,為陽羨詞派於詞史上不容忽視的重要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