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透過對〈大學〉、〈中庸〉、《孟子》中「誠」字意涵的分析,說明三者思想之差異情形,並對朱熹以來所建立之道統系譜提出質疑與討論,從而分別出兩大不同的儒學義理系統。之所以以誠為討論主軸,是因在〈大學〉、〈中庸〉,均對誠字十分重視。誠乃從心之一面而論,故學、庸之論誠,亦反映了二者對於心性問題的重視情形。而學、庸對於心性問題的討論,乃通過心/物問題的說明,從而逼顯出一超越性本體之觀法:〈大學〉由「格物」、「知止」等突顯出心物之問題;而在〈中庸〉,則是藉由「中」、「和」問題來顯示。二者並皆以復歸心性本體為人道之本。差別只在於,〈大學〉論本體,尚未如〈中庸〉那樣具體明確,也未如〈中庸〉那樣直將至善心性本體的根源歸之於天,從而成就本體宇宙論之論理模式。至於《孟子》,雖已開始從心性討論之向度出發論誠,然其想法仍與學、庸有本質性之差異。藉由對《孟子》以前誠字討論概況之說明、《孟子》思想特色的展示、以及對《孟子》中誠字意涵的具體分析,本文亦將展示說明《孟子》心性思想與學、庸的根本差異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