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孔子時代,中國有兩次價值和思想危機,分別是殷周之際和春秋時代。殷周之際,在對王朝更替的反思和經驗總結中,傳統的天命觀受到質疑和弱化,代之而起的是道德觀的強化,西周領導層把「德」融入到了新王朝的政體和治道之中,這是「德」之觀念由自發到自覺的覺醒標誌。總的來看,前孔子時代,「德」之內涵經過政治層面之德治、個體自身之美德和超越特定層面的純粹之「德」等三次變化,期間人們在對「德」的反思和如何「建德」的探索上大大推進了對「德」的認識。「德」之涵義的第四次變化是從外在進入內在,成為人之內心提升的一種品質,但這要等到春秋時代第二次思想危機之時,這次危機的主要內容是以德為內在本質建立起來的周代禮制受到了破壞,人們對禮制的信仰出現動搖,社會面臨重新「建德」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