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武宗正德三年(西元一五○九年),王陽明三十七歲被貶至貴州龍場驛,外受宦官之追殺,身陷於煙障病疫之山區,可謂處於生死危疑之地。陽明自置石棺以俟命,反而能灑然而獨安,沈思淨慮生平所學。一夜忽大悟格物致知之旨,知向外求理之非是,回歸本心即理之根源,創立致良知之教。明年始宣揚知行合一之論,匆匆於今五百年。宋明六百年之儒學,前以伊川朱子之理學為主導,雖有象山出而以心學與理學對抗,然終不敵朱學。朱子被譽為集北宋理學之大成,為儒學之正統。至明代,陽明方能挺立心即理之說,雖不足以完全取代程朱之理學,卻為明代儒學之主流。陽明之學雖借朱子格物致知之說而出,卻直接回歸孟子,以承接孔孟之學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