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思想內涵,除了散見於古來各家注疏之外,依目前學者專家的研究成果來看,大致可歸結為兩種說法:()如吳怡所示,以《中庸》的「實理」──誠──為核心,把《中庸》的思想重構為「天人合一之道」與「內聖外王之道」的闡明;()如高柏園所示,以《中庸》的主要問題意識在解決心性論、道德學與形上學之關係,並且可以由道德形上學的角度加以重建。若由這兩個類型比觀之,則目前《中庸》之學大體不出形而上思想的建構與運用,此如吳怡指出「這個誠字經《中庸》作者形而上化後,不僅可以使我們由下而上,和天合一;而且可以使我們由內而外,達到內聖外王的境界」(註),然而,亦如高柏園指出「[儒家哲學]特重主體的心性論與道德實踐的種種方式,由此而有心性論與工夫論。至於對一切存有的關懷,也都是基於實踐要求而成立,因而其所開出的形上學,根本就是其價值論與心性論之發展,此即所謂的道德形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