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先生詮釋荀子的「性惡」,是從「性偽二分」的架構而論證「性惡」乃是對較對反於「善偽」來說的;又從「欲轉化之」的辯證思維,則見「性惡」乃在於相對於道德文化理想的現實狀態而顯現的。唐君毅先生論荀子言「善偽」之可能,則先從荀子思想核心在於「心」,並指出荀子言「心」既重於「心之虛靜」,又重於「心之能一」,而名其為「統類心」。在「統類心」的既重「知道」又重「通統類」的「理智心」之特性下,荀子並不能直說「性善」,僅能表達出可以為善的「能」,且這種為善的「能」只算是一種潛能,而未必是「實能」;荀子逐以「統類心」的「意志行為之心」的特性(主宰性)來「知道、守道、行道」,並以制措來矯性化性,成善行。唐君毅先生本著其「即哲學史以言哲學」的宏觀的哲學態度與辯證式思維的獨特的詮釋視角,對荀子「性惡善偽」的詮釋確然得到不少較其同時代學人為突出的洞見,尤其是以當代荀子學的研究來看,則更發現唐君毅先生對荀子「性惡善偽」的詮釋,仍然是對予後續者具有極大的啟發性,實在值得後續者循其方法或態度來研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