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婆研究在台灣,除了對台灣史的興趣之外,大致可從兩個角度來解釋近十多年來學界對她的興趣。一是從八、九年代以來,台灣當代助產士的專業,碰到了很大的困難,甚至有整個消失的危機,所以引起了歷史與社會學對「專業及其歷史演變」研究上的興趣。二是從性別與醫療的角度。助產士這個在日治時代地位頗高的女性專業,為何在七年代以後,逐漸被以男性為主的婦產科專業所取代?而在婦女大眾及婦女運動對婦產科醫師操作有「高度關切」的當代背景下,這個性別與專業的大轉換,從傳統先生媽、到日治新式產婆、最後到婦產科醫師,是如何發生的?而助產士是否可能回潮,並提供比目前婦產科更好更親切的生產服務、甚至居家生產?這些問題興趣,就構成了台灣近年來「產婆研究」的另一層背景。更有甚者,上述性別與專業的大轉換,在近代西方也曾以不同的方式與程度發生過,所以也是近年來西方女性主義及性別研究中的一個重大題材。各種專著不斷出版,自然提供了台灣「產婆研究」一個很好的比較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