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接種策略是一項具有實證根據的結核病防治政策,深受世界衛生組織及世界各國所推崇,在結核病負擔較高的國家中,仍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策略。接種卡介苗可減少嚴重結核病造成終生殘疾或死亡,然而也造成少數幼童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使其成為結核病防治政策中頗具思辯的議題。本文針對我國現行卡介苗接種政策之選定及主動監測機制進行評析,其中我國歷來採用日本Tokyo 172菌株,在相同保護力的情形下該菌株為毒性較弱,引起不良反應機率較小的菌株。每次接種之活菌數為7.5x10^5,較鄰近國家日本每次接種之活菌數為少,但以5歲以下結核病發生率觀之,我國卡介苗確實發揮其保護力。接種時程及接種方式之訂定則參照世界衛生組織之建議,為出生後24小時後及早接種,選擇每次注射劑量較穩定的皮內注射。並持續對卡介苗接種業務人員進行相關教育訓練,以維護皮內注射之接種品質。此外,自2007年起推行卡介苗之主動監測機制,就完整追蹤之2008~2009出生世代資料顯示,我國嚴重不良反應案件(骨炎/骨髓炎)發生率約為每百萬人口55例,尚在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的範圍內。國際抗癆聯盟曾訂定停止全面接種卡介苗的條件/標準,經評估後,我國之疫情條件尚未符其訂定之標準,故結核病防治專家會議決議,即使有少數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權衡結核病在幼童有致死或導致失能的嚴重後果,仍應依照世界衛生組織之建議,繼續按原時程接種。為減少接種卡介苗可能帶來的傷害,已建置不良反應主動監測機制、強化提供家長完整的接種資訊及後續關懷追蹤。未來將持續進行疫苗安全性評估及教育訓練等作業,使卡介苗接種衍生的不良反應案件儘速釐清,並作為調整未來卡介苗接種政策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