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九五○至兩千年,也就是上個世紀下半葉的五十年間,台灣致力於中華文化復興及弘揚工作,相對於大陸對傳統恣意鄙棄,粗暴摧毀,台灣的成就,使它取得了華人文化宗主的地位,一般民眾的人文素養也贏得世人贊賞。新世紀來臨,公元兩千年之後,台灣企圖擺脫大陸政治干擾,興起所謂去中國化風潮,把傳統文化說成是走向現代化的包袱。而大陸則警覺傳統之可貴,觸發國學熱、孔子熱。於是台灣許多政壇與學界人士,更急於要把國學、儒學在教育體系中切割掉。形勢此消彼長,令人感慨繫之。感慨之餘,值得深思的是傳統之於現代,其中千絲萬縷的聯結,可以化約為「包袱」隨意擯棄嗎?切割掉傳統文化之後,年輕人到哪裡去汲取養分,增進人文素養呢?實在看不出有什麼東西可以取代傳統經典在人才培育上的功能。大陸與台灣政治人物的操弄,其效應清楚地告訴我們:傳統文化的血脈,深植於每一世代的生命之中,只有如何運作善加發揮的問題,沒有切割拋棄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