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先後出土大量戰國簡牘,涵蓋經、史、子、集四部,這是繼西晉汲冢竹書以後的重大發現。地下文獻不斷出土,掀起漢學研究的新熱潮,既有簡牘文字的考釋,也有思想史、學術史的探討,勝義紛陳,粲然可觀,此外,傳世儒家經典與出土簡牘內容的重見疊出也是解讀、校勘的焦點。這些簡牘的材料繁多、價值重大、研究者涵括中外,較之東漢末年鄭康成時代亦不遑讓。本文擬以「新世紀漢學的研究方法」與「傳統漢學經典的再生」為主題,取《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一書的〈保訓〉篇四個「中」字為例,說明考釋文字的方法,探討簡牘在流傳過程中的改造與詮釋。以下先迻錄《清華簡•保訓》全篇釋文,其次討論各家對於「中」字的考釋與得失,提出個人的淺見,嘗試尋求其正確的解讀,最後說明戰國簡牘文字流傳與改變的學術史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