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這20年間,我國步入「重刑化刑事政策」國家之林,諸如耳熟能詳的「假釋門檻提高」、「三振出局法案」、「梅根法案」、「潔西卡法案」以及最近的「酒駕政策」等。這些政策執行後的情況是,我國整體犯罪率在過去五年呈現下降趨勢但監禁率卻屢創新高,兩者呈現出「黃金交叉」的現象。真的是「重刑化政策」發揮嚇阻的效能讓犯罪率下降嗎?值得進一步檢視。從西方社會近年來對於「大量監禁政策」與「成癮性的監禁政策」的檢視發現,過去20年間各國普遍的現象是:「學術與菁英專家受到質疑」、「民眾對於政府效能的失去信心」、「刑罰民粹主義與弱勢團體干預」以及「媒體失控與新興媒體的無遠弗屆」,主導與促成了「重刑與監禁政策」的執行,並對於監獄管理、社會安全與教育及福利政策,產生莫大的衝擊與影響,讓政府與民眾付出慘痛的代價並深受社會動盪、經濟惡化之苦。「他山之石,或可攻錯」,本文也檢視了我國過去20年來的「整體的重刑化政策」、「監禁政策」、「毒品政策」、「性罪犯政策」、「酒駕政策」與「減刑政策」等,分析其利弊,提供芻見。最後,期待法務部能儘速召開「當前重刑化刑事政策檢視小組」,邀集學者專家針對我國重刑化刑事政策之執行,進行成效影響之評估,作為我國日後刑事政策發展與修正之依據,達到刑罰「刑期無刑」之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