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初是一個革命的年代,其使命及路徑的形成,實起於晚清之際。甲午一戰,國運傾危,改良與革命的步伐,就已與時俱進。維新夢破,立憲違和,改良的聲音也被革命浪潮所淹沒。辛亥功成,共和肇建,又遇袁氏當國。革命黨人欲以國會為陣地護衛國體而不得,由此而有「二次革命」、「三次革命」。孫中山及國民黨不得不「眼光向下」,尋求國民革命的新路線。當此之時,革命話語在社會及思想層面也更加擴散。1及至俄國十月革命,蘇俄建立,在資本主義制度之外,世界範圍內又現一新型社會主義的政治路線。共產黨成立,國民黨改組,大革命的進程由此開始。政黨組織、主義推行、民眾動員與軍政鬥爭,成為中國革命的主要組織形態。正是在政黨與民眾相遇之後,革命力量才具有席捲舊勢力的可能性。革命沒有忘記商人,而商人亦難 |